導語:提起城中村,高富帥們會認為那只是一個藏污納垢的城市“傷疤”,而對于活在深圳的外來者屌絲們,思緒卻頗為復雜,對城中村愛恨交織,不是一兩個名詞或感嘆詞能夠概括的:城中村,成為他們初到深圳打拼時的一個“窩”——慶幸有這樣一個簡易廉價的落腳點的同時,臟亂差的環境又迫使他們千萬百計設法搬離這里,在高樓大廈里筑一個名符其實的家。一批又一批,城中村永遠只是一個驛站。而在深圳由國際化大都市不斷靠近的進程中,城中村也在不斷消亡,那些生長在別處,奮斗在深圳的屌絲們,或者曾經是屌絲現在已經完美轉身的高富帥們,你還記得那些年曾住過的城中村么?
1.jpg (177.9 KB, 下載次數: 13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6-19 10:20 上傳
上下沙、白石洲、新安古城、崗廈村.....這些村名對于深圳外來建設者來說,簡直是如數家珍一般。多少人懷揣夢想來到這個大都市,在這些城中村租下屬于自己的一個狹小憋仄的房間。
深圳的城中村,承載了成千上萬外來務工者的深圳記憶,據說深圳外來人口中有近一半住在城中村。
白石洲的電話超市、沙嘴村的“化妝屋”、水圍村中一家粥館……在相當多的深圳“新村民”眼里,代表深圳速度的,不僅是高聳的京基100和地王大廈,不僅是熏陶文化的市民中心,不僅是光彩陸離的福田CBD,不僅是與香港隔海相望……
2.jpg (245.51 KB, 下載次數: 13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6-19 10:21 上傳
如果把深圳比做一個人,敞亮的公路立交、摩天的大廈就似一個人的妝容行頭,而城中村,便折射出了這個人最本能的生存需求。這里張著無數嗷嗷待哺的口,在每一個嘈雜夜晚,在一條條逼仄潮濕的巷道中,黎明之前,蟄伏了一大片生存夢想。
在很多深圳人眼里,深圳有兩副面孔。
一面是一位魅力四射的時尚女郎——沿著名的深南大道,從東到西,有剛剛落成的深圳第一高樓京基100,有金融機構接踵摩肩的“深圳華爾街”,也有高樓鱗次櫛比的CBD,還有充滿著刺激尖叫聲的著名景點歡樂谷。
另一面則是一位蓬頭垢面的老婦——與那些光鮮的高樓大廈緊緊相鄰的是一片片由原住民擁有的城中村,那里的巷道潮濕、陰暗,走在其中,要小心腳下會踩到死老鼠,或是提防高空落下的垃圾。那里的樓因為被層層加高,很多樓幾乎快貼在一起,當地人也稱之為“握手樓”、“親嘴樓”。
3.jpg (139.84 KB, 下載次數: 13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6-19 10:20 上傳
剛來深圳的人,絕大多數都直接住進了城中村。選擇城中村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歸根結底只有一個:便宜!與動輒兩三千元的小區房相比,城中村的租住成本相對低廉,村內消費水平也普遍低于村外。深圳城中村遍布關內各處,無論是崗廈還是上下沙,無論是白石洲還是皇崗村,都屬于深圳關內的相對核心地段,繁華唾手可及,交通四通八達,也相對方便上班工作。
在深圳著名景點世界之窗的對面,繁華的益田假日廣場旁邊,有一個南山區目前相對最大的城中村——白石洲。當時住進那里的小袁說:“這個城市光怪陸離,可是和我有什么關系呢?深圳的繁華,只是上下班路上車窗外一閃而過的風景。”
但是深圳文化就是打拼文化,而城中村體現的正是打拼的特征,城中村是在深圳奮斗過的人獨一無二的記憶。
那趟南下的列車,你是否還記得?那份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感覺,你是否還擁有?崗廈村的大牌坊、上下沙的早點攤、白石洲的燒烤店、新安古城的老城墻……不管你是依然還住在那里,還是曾經住過那里,這些城中村都埋藏了我們的深圳回憶,那是我們一去不復返的青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