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webp.jpg
(162.27 KB, 下載次數(shù): 7)
下載附件
2017-4-29 10:12 上傳
▌文/王石生
前 言
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文化的禮儀之邦,我們敬仰先賢,重視傳統(tǒng)文化的薪火相傳。而婚娶的禮節(jié)儀規(guī),向來是一個千家萬戶繞不開的話題,因此,編者曾經(jīng)對古俗六禮進(jìn)行民間調(diào)查,其結(jié)果是:或知之甚少,或語焉不詳,或是完全不懂。另外,在踐行之中,也丟失許多本原的意義,誤認(rèn)為是大操大辦,繁文縟節(jié)的代名詞。當(dāng)我們揭開它古老而神秘面紗的時候,卻彰顯出如此簡樸,莊重和典雅。除了一些因年代久遠(yuǎn),不適合當(dāng)今時代以外,其余所在的實(shí)質(zhì)含義,值得我們一讀,這就是本刊弘揚(yáng)民俗鄉(xiāng)土文化的初衷。
640.webp (1).jpg
(187.48 KB, 下載次數(shù): 6)
下載附件
2017-4-29 10:12 上傳
古語說,孤陰則不生,獨(dú)陽則不長,故天地配以陰陽,男以女方室,女以男為家。故人生偶以夫婦,陰陽和而雨澤降,夫婦和而后家道成。
我們中華民族的婚姻禮制,據(jù)古書記載,始自三皇五帝之一的伏羲氏,他始設(shè)嫁娶,改變上古男女無別,兄弟姐妹群婚混亂的生育狀態(tài),奠定了家庭婚姻生活的啟蒙先驅(qū)。延至周朝,更是禮儀集大成的時代,并經(jīng)過后世的不斷演化,逐漸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禮儀,其全套儀式合稱為“六禮”。從此沿襲成為我們?nèi)A夏漢民族,傳統(tǒng)文明的婚娶藍(lán)本。數(shù)千年以來,綿延不息,傳承至今。
為弘揚(yáng)鄉(xiāng)土文化,本文從簡擇要,茲將六禮基本儀程。漸次敘述如下,以飧讀者諸君。
經(jīng)典的六禮結(jié)構(gòu),即分為: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
640.webp (2).jpg
(140.49 KB, 下載次數(shù): 7)
下載附件
2017-4-29 10:12 上傳
▲納采之禮用雁(圖自“漢風(fēng)古韻-李澤偉”博客)
640.webp (3).jpg
(219.9 KB, 下載次數(shù): 6)
下載附件
2017-4-29 10:12 上傳
▲納采之禮用雁(圖自“四川在線”)
其一,納采:納采即談議婚事,男方須請人至女方家求婚。古人采用雁作為贄見禮物(贄,音至,其含義是初次拜見尊長所送的禮物)。以雁為禮的象征意義在于:雁為候鳥,秋天往南飛,春天又從北方歸來,來去從不失誤時節(jié)。故用大雁表示男女雙方信守不渝,況且雁鳥雌雄一配而終,象征忠貞和白頭偕老的相守。
誠如,家喻戶曉的潮劇《金花女》,因劉永家貧,送金花竹釵為聘,竹釵也是鳳鳥作雕飾,而其情甚重,其義亦深。
640.webp (4).jpg
(176.63 KB, 下載次數(shù): 8)
下載附件
2017-4-29 10:12 上傳
▲問名禮(圖自“四川在線”)
其二,問名:在男家征求女家同意后,接著就進(jìn)行問名儀節(jié),以便回來后占卜成婚與否,兇吉如何,問名一般是女子姓名,排行,出生年月日及時辰等。發(fā)展至后世,稱作換庚帖,這過程也相當(dāng)于訂婚,古語說“男子稱名,女子稱字”。在古昔年間,女子的名字是不能輕易示人,問名的意義也可見非同小可了。
640.webp (5).jpg
(206.83 KB, 下載次數(shù): 8)
下載附件
2017-4-29 10:12 上傳
▲納吉禮(圖自“漢風(fēng)古韻-李澤偉”博客)
其三,納吉:問名的目的,是為納吉作準(zhǔn)備,《禮儀》載:“歸卜于廟,得吉兆,復(fù)使者往告。”就是說,男方問名后,以龜甲來占卜男女雙方生辰八字,若得吉兆,便把占卜吉利的結(jié)果,派人到女方家中報喜,后代稱為訂盟約,這樣,婚姻就算正式確定。
在民間,納吉也叫合婚,就是將男女雙方的生肖及生辰八字合一下,看看生肖是否相克,八字是否相合。
640.webp (6).jpg
(164.85 KB, 下載次數(shù): 7)
下載附件
2017-4-29 10:12 上傳
▲納征禮(圖自“漢風(fēng)古韻-李澤偉”博客)
其四,納征:納征禮往往是婚姻六禮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禮儀》載“征,成也,使者納幣以成婚禮”。其意即是派人納送聘財以成婚禮。故民間稱之為完聘,大聘或大禮畢,婚姻即進(jìn)入正式準(zhǔn)備階段。
640.webp (7).jpg
(166.68 KB, 下載次數(shù): 7)
下載附件
2017-4-29 10:12 上傳
▲請期禮(圖自“漢風(fēng)古韻-李澤偉”博客)
其五,請期:(又稱乞日),即擇定合婚的良辰吉日,但多由男方?jīng)Q定,然后通知女方,征求女家的同意。
640.webp (8).jpg
(202.18 KB, 下載次數(shù): 8)
下載附件
2017-4-29 10:12 上傳
▲親迎禮(圖自“漢風(fēng)古韻-李澤偉”博客)
640.webp (9).jpg
(205.83 KB, 下載次數(shù): 6)
下載附件
2017-4-29 10:12 上傳
▲親迎禮(圖自“四川在線”)
其六,親迎:娶親當(dāng)日,新郎接受父母賜酒一杯,便動身迎娶新娘,女方則于家廟設(shè)宴,在門外迎接新婿,新婿再以雁鳥作贄禮,彼此揖讓登堂,女婿敬拜女方父母,喜接新娘到家,遂告六禮圓滿。
640.webp (10).jpg
(231.46 KB, 下載次數(shù): 8)
下載附件
2017-4-29 10:12 上傳
竟其實(shí),在古代的周制婚禮,民間一般平常人家,沒有后世奢侈的聘禮,沒有鋪張的排場,也沒有喧鬧筵席的過程,等等。那時候,婚禮簡樸干凈,僅僅是夫妻攜手入洞房,次日拜見舅姑(即公婆),三月后告見家廟列祖列宗。從此,表示該婦正式成為夫家成員。而嫁女之家,則三日不熄火燭,在盈盈燭光中思念著出嫁的女兒。夫家也三日不舉樂,安慰著思念雙親的新娘。整個儀式寧靜而安祥,重的是夫婦之義與結(jié)發(fā)恩情。
640.webp (11).jpg
(216.59 KB, 下載次數(shù): 8)
下載附件
2017-4-29 10:12 上傳
▲現(xiàn)廣西侗鄉(xiāng)春節(jié)新娘" 回門 "
至于新娘回門,古稱歸寧,俗稱“返厝”。這種習(xí)慣風(fēng)俗,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已經(jīng)流行,而且一直延續(xù)至今,是突出新娘出嫁以后,再次表達(dá)對父母的感恩和不舍。
值此之際,本文再對六禮程儀進(jìn)一步的詳述,簡言之,初議婚事時,定情信物叫納采,了解女方情況叫問名,相合時辰八字叫納吉,送聘禮叫納征,告知結(jié)婚日期叫請期,婚娶當(dāng)天叫親迎。而并非有人誤認(rèn)為,用一塊大紅緞布,包裏著名目繁多,數(shù)量不等的錢財金飾就稱為“六禮俱備”。真正的六禮婚儀,僅僅是人們在婚娶的過程中,以六種漸進(jìn)式的儀規(guī)禮節(jié)而已。
640.webp (12).jpg
(220.11 KB, 下載次數(shù): 8)
下載附件
2017-4-29 10:12 上傳
現(xiàn)在,在我們潮汕各地,這種被稱之為吉禮的古俗婚儀,盡管歷代幾經(jīng)演變,特別在與時俱進(jìn),新事新辦的當(dāng)今時代,雖然,存在著“五里不同俗,十里不同天”的差別,但是其嫁娶程序,卻未能脫離這種古俗六禮的模式,而是深刻地熏陶著悠久歷史的烙印和痕跡。
面對古圣先賢,我們的老祖宗們,數(shù)千年來留下的文化根脈。抑或視為敝帚自珍的陳舊習(xí)俗,或者是值得傳承的正能量,難能可貴的文化遺產(chǎn)。這一切,惟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任憑人們?nèi)グH和評說就是了。
640.webp (13).jpg
(201.26 KB, 下載次數(shù): 7)
下載附件
2017-4-29 10:12 上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