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羅斯衛星網15日援引英國《泰晤士報》報道,波及全球數十國的勒索病毒網絡攻擊實施者現已收到4.2萬余美元贖金,但這些匯款仍在銀行賬戶未被取走。
此前歐洲刑警組織負責人勞勃?維恩懷特表示,此次自當地時間5月12日開始的一系列網絡攻擊可能會持續到5月15日。他說,此次惡意勒索病毒網絡攻擊規模巨大,150個國家超過20萬用戶受到影響。
報道稱,目前各國相關機構密切監控黑客要求受害者以比特幣形式所匯錢的3個在線賬戶。識別使用比特幣非法活動的Elliptic公司聯合創辦人湯姆?羅賓遜稱。在黑客發起網絡攻擊后,共有23.5個比特幣的110起贖金支付。
英國《衛報》稱,黑客收到的贖金數量可能會增加,因為若收到攻擊的電腦用戶3天內不支付贖金,惡意軟件勒索者威脅將增加300美元等額的比特幣贖金籌碼。如果黑客攻擊受害者7天內不進行支付,病毒就會威脅刪除所有文件。
近期,伴隨著“永恒之藍勒索軟件”全球爆發,記者從四川省多個婚姻登記處了解到,省內部分婚姻登記系統“中招”,其中成都市婚姻登記處業務辦理短時受阻。
截至15日上午11點,記者走訪了解到,成都多個片區婚姻登記處已經恢復正常工作。成華區婚姻登記處相關人員告訴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當天系統出現問題后,登記處人員與省廳取得了聯系,對使用電腦逐個打了補丁,確保安全后,才將內網打開,截至上午9點半,部分電腦恢復正常。
中午12點半,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在錦江區婚姻登記處看到,當地排隊等候登記的市民較多。市民劉女士說,上午9點過,她第一次前來,遇到系統出問題,等了會,取了號,號數為90多號。“等了快半個小時后,見沒恢復,就先回家了”。中午12點,她再次趕來,工作人員將號數換成了40多號。
中午1點半,成都市民政局社會事務處相關工作人員稱,成都市的系統均由省上統一調試。而該處室相關負責人稱,尚不知曉此事。
5月12日晚上,全球爆發大規模勒索軟件事件后,國內多所高校、大型企業內網和政府機構的專網受到攻擊。
而早在一年前,便有成都市民遭受該病毒攻擊,并被勒索3比特幣。
5月12日晚上,全球爆發大規模勒索軟件事件后,國內多所高校、大型企業內網和政府機構的專網受到攻擊。
此后兩天,成都市網信辦多次發出防范“勒索軟件病毒攻擊”的預警,不少市民手機上都收到了來自成都市網信辦、成都市經信委聯合發布的預警短信:2017年5月12日,新型“蠕蟲”式勒索病毒爆發,目前我國部分用戶已經遭到感染。請廣大計算機用戶盡快采取措施保護自身信息安全。
根據國家網絡與信息安全信息通報中心5月13日下午發布緊急通報的消息,2017年5月12日20時左右,新型“蠕蟲”式勒索病毒爆發,目前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數萬臺電腦遭該勒索病毒感染,我國部分Windows系列操作系統用戶已經遭到感染。
中共成都市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已于13日向各區(市)縣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市級各部門發出緊急通知,請各地各部門務必高度重視,立即進行應急處置。同時,會同市經信委向市民發送預警短信,提醒廣大計算機用戶盡快采取措施保護自身信息安全。
5月12日晚上,全球爆發的大規模勒索軟件事件中,勒索病毒名為“永恒之藍”,偽裝為Windows系統文件,用戶一旦感染,電腦中大多數文件類型均會被加密,然后向用戶勒索價值300或600美金的比特幣。該病毒影響所有Windows操作系統。
2016年10月11日,成都市民李先生的電腦便被病毒攻擊,對方提出,用3個比特幣作為“贖金”購買解密軟件。
李先生請教了電子科大的專家,得到的回復是:“這種病毒也叫比特幣木馬,會加密受感染電腦中114種格式的文件,使其無法正常打開,還會彈窗‘敲詐’機主。”
金山公司反病毒專家李鐵軍當時接受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李先生電腦所中的比特幣病毒,早在2014年就在國外出現,2015年初開始在國內出現。而之所以被稱作比特幣病毒,是因為該病毒會要求受害者支付3比特幣作為贖金,用于購買解密軟件。而比特幣這種虛擬貨幣只能在數字世界使用,因此使得交易難以追蹤。
李鐵軍介紹,這種病毒利用系統內部的加密處理,是一種不可逆的加密,必須拿到解密的秘鑰才有可能破解,“也就是說,除了病毒開發者本人,其他人是不可能解密的”。
李鐵軍提醒,重要文件應及時備份,處理電子郵件時需要特別小心,對于可疑程序,不要打開,在本地電腦上安裝安全軟件,“現在一些安全軟件可以攔截新出現的勒索病毒,即便沒有查到病毒特征,但病毒在加密文件過程中,可以對加密的動作進行攔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