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發表于 2017-5-3 22:10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后由 馬踏落花 于 2017-5-3 22:53 編輯 風聲,凜冽。 海潮,驚天。 穿越時光,激蕩千年。 大連灣,,在烈日下延宕。 銹跡斑斑,在陽光下嘎嘎作響。 暴曬的鐵殼子,開始講故事。 二戰時,日本聯合艦隊擁有29艘航母。 這些航母,為日本演繹了一場場決勝千里的大海戰:偷襲珍珠港、珊瑚海海戰、中途島海戰、東所羅門海戰、圣克魯斯海戰、馬里亞納海戰、萊特灣海戰。 濃煙拖曳的煙囪,黑云壓城的機陣,席卷大洋的海嘯,演繹了一段段硝煙濃烈的故事。揮灑間,一段段決戰滄海、舍身敢死的情節,被載入世界海軍史。 以力取勝的戰例,在大洋深處,一次次進擊突襲,滄海卷起一片蒼黃的煙霧。 一次次凝望大洋,在遼東灣、在威海衛、在金山衛、在上海灘,那里曾是東洋兵登陸處。巨艦逶迤,十里列陣,馳騁而來,黑煙遮住了整個天空。 殺伐成山的史冊啊,無法記載下那些無法度量的死亡、仇恨和哀傷,穿越史冊的風,一次次抵達心靈深處,叩問一具具倒下的肉體:你還是中華的種嗎?! 塵埃盡落,殘夢已醒,最深的痛,碎在心頭,刻骨的疼。 沒有航母,只有當孫子。 連孩子都看不下去了。南京許府巷小學一名小學生寫信說:叔叔,我捐上十五塊零線,是媽媽給我買冷飲的錢,咱們造航母吧! 這十五塊錢,是一疊毛票,就放在海軍司令部的辦公桌上。 年輕的海軍軍官們,圍過來,一雙雙眼,凝視著十五塊錢,眼圈都紅了。 一個青年軍官,脖子上青筋怒暴,拳頭在桌上狠狠砸下:要造航母啊! 據說,張召忠,頭頂烈日,到廣州黃埔港看航母。 那是澳大利亞的“墨爾本號”,排水量一萬五千噸。 張,在甲板上久久徘徊,眼睛滴血地望著。這是一艘完全可用的航母啊! 他們在烈日下,眼睜睜看著龐然大物被當作“廢鋼船”拆解了。 心,在巨大鋼鋸下顫抖,嘎嘎作響中,問此物來世今生,何日靈魂歸來?! 一把鋒利的刀,在華夏的胸脯上劃過。 ? ?? ?? ?? ?? ?? ?? ?? ?? ?? ?? ?? ?? ?? ??? 博斯普魯斯海峽,煙雨蒼茫。 ,最終走了627天。 通過海峽,竟要一年半。 那條連接歐亞大陸、長達2800米的博斯普魯斯海峽,成為咽喉梗阻。 老瓦幾番被阻擋在海峽口,就是過不去。 土耳其開出20項極為苛刻的條件,步步設難;山姆大叔撕下臉皮,直接圍堵。 而把老瓦弄到手,提起來,傷心連連,經歷更難:無數次討價還價、反復拉鋸,花費了11年。這銀子不知是李鴻章的多少倍。 2012年,大連,老瓦變身“遼寧艦”,正式交付海軍,成為中國第一艘航母。從1988年下水,24年風雨歷程,一言難盡。 望著遼東灣,想起那年景致。 為老佛爺過壽,建設海軍的巨款,挪給修園子。據說,李鴻章真能干,買兵艦的銀子不夠,還靠賣官鬻爵,換點“海軍報效捐”。依靠腐敗救國,這是一大發明。從根子上看,你能說買官者不愛國嗎? 只是這個用銀子買來的“國”,與致遠艦要保衛的“國”,相距甚遠。 而花在軍艦軍備上的銀子,實在可憐。 甲午海戰時,北洋水師主力艦大部分時間,用練習彈與敵艦作戰,且數量有限。彈身布滿小孔,炮彈未出炮口,即炸膛。 據史:李鴻章外甥張士珩任天津軍械局總辦,他“偷盜抵換”,供給海軍炮彈量少質差。黃海戰敗,與他有極大關系。 黃海戰事膠著,李鴻章急調南洋水師增援。南洋大臣張之洞,以“東南各省為財富重地”、“戰艦北調只能徒供一擊”為由,拒絕北上參戰,直到北洋水師覆滅,也沒出動一艦,七艘巡洋艦成了打醬油的。 日艦速射炮所射炮彈,是清艦的三到六倍,使用最新的“下瀨火藥”,燃點高,爆炸力威猛。 仗打到這個份上,北洋水師,縱有三頭六臂,也無力回天。這樣的戰爭,幾乎一邊倒。 未能撞沉吉野后,致遠艦被魚雷擊中,頓時肢解。鄧世昌的忠犬咬著他的發辮,企圖救他。被他一把抱住,一同沉入海底。 時年,45歲。 悲或恨,在揮手而去那一霎那凝固:仰天一嘆,洞穿千古。 或許,這些與航母關系不大,卻是它濃重陰影里最重要的鋪墊。 因為,這種鋪墊,是無數將士的鮮血鋪成的。 這種帶血的傷感,只會出現在夢里,成為心中的一份想望。 硝煙散盡,一切變得如夢似煙。 就在此刻,有多少人看見,這個國的糾結的心?人們可知道,300萬平方公里的海疆,為什么沒有一柄鎮國利器…… 誰能一劍封喉?誰能正中命門?誰能絕處逢生? 滄海茫茫,所有的繁華與屈辱,飄于半空,隨風而去…… 涼月,霜雪。 血跡干涸、痂疤凝結,深仇難咽。 痛苦、屈辱的史頁翻開,需要百年,甚至更長。 前世的恩仇,無法遺忘;前路的詭譎,不可揣測。 從來都是那個島國來大陸看看,看我們的遼東蘋果、南滿鐵路、山西煤礦、南京女人……我們何曾想到那個島國看看? 淚眼彌空,時間劃破傷痕,血仇何日報?歲月早已將血泊凝成風輕云淡,南京大屠殺殉葬地旁,日本料理店開得日漸繁盛。誰還會默數這些恥辱的經歷、憤怒的心跳、痛苦的無奈,這些曾經伴隨大國生命的律動,始終搏動在歷史的維艱里。 有一人語出驚人:南京大屠殺與我何干?!此話瞬間引來兩萬點贊。 是的,與你絕對無干,因為東洋刀還沒砍你龜孫子的腦殼上。別急,下一個就輪到你了。 與30萬顆人頭無干,你還在乎你的疼嗎? 當“砍頭只當風吹帽”成為一句戲言時,這個國家距離亡國近在咫尺。 沒落的種族注定在自己的悲劇里持續悲哀,靜靜萎縮在一個角落就好,即使刀槍生銹。 人生如史,史如人生。 大約說得就是這個道理。 遠遠望見,船塢里開始注水。此水一注,引來無數驚嘆,這注的哪是水啊!澆灌的分明是中華航母夢的三秋三世啊! 2017年4月26日,中國國產航母下水。 這一天,距甲午海戰123年。 此刻,有一人哭了,他叫張召忠。 ? ?????日本航母赤城號。二戰中,日本敢于挑戰山姆大叔,瘋狂南進,就在于手中執航母利器,馳騁大洋,鏖戰南半球,成為野心極度膨脹的催化劑。世界上第一艘標準的航母就是日本造的。現如今,世界上第一艘準航母還是他造的。 ? ?? ? 遼寧號的血淚史可與太平洋共沉浮。有史載,劉華清冒著巨大風險,頂住壓力,決心造航母。這情景依稀使人想起當年血性海軍將領們強烈呼吁朝廷買軍艦一樣。劉步蟾奏請每年添購鐵甲艦兩艘,李鴻章不允。劉疾呼:平日不備。一旦僨事,咎將誰屬?!當銀河號被堵,、王偉被撞機身亡,只能迎風痛哭時,感到一個國家的悲哀。 ? ?? ? 滄海茫茫,大洋泱泱。一國無殺手锏、無鎮國石,只有挨揍的份兒。甲午戰爭爆發前,日本極力求戰,大清極力求和。戰爭在未開始前,以決勝負。航母,乃國家的頂層設計,有沒有這玩意,就相當于你家有沒有打狗棍一樣。如今遼寧號馳騁海疆,覺得最先要去的地方只有一個——日本馬關。此刻想起李鴻章的哀詩:晚傾波濤離海岸,天風浩蕩白鷗閑。舟人哪知傷心處,遙指前程是馬關。今天,開著遼寧號,去馬關,討要當年從南京城竊走幾塊做塔的石頭,那塔叫“八纮一宇”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