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造謠者鐘愛的“主角”,塑料是怎么演繹它的“萬能之路”的呢?——“塑料紫菜”、“塑料粉絲”、“塑料大米”,塑料是萬能的嗎?
近日,有一位云南玉溪的網友爆料稱,“在小商鋪購買的一批大米中竟然吃出了疑似塑料的顆粒物。我們公司買的米吃出了塑料,我們已經吃了兩天了,能不能來幫幫我們”。
“塑料大米”難道真的存在嗎?
據照片顯示,涉事大米包裝封面上標注的來源基地是黑龍江優質水稻基地,凈含量為25KG的“稻花香”產品。有人將一包上述牌子未拆封的大米打開后,在里面發現了一些白色非大米的顆粒物。
△疑似塑料顆粒物
網友表示,這些白色顆粒物用火燃燒以后呈現膠狀,而不是粉末,煮熟以后很難發現兩者的區別。
云南官方通報"問題大米"
5月17日,云南省玉溪市紅塔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在官網上對被舉報問題大米的調查情況進行了通報。
根據目前調查情況,該事件中發現的白色可疑顆粒物系稻谷在運輸、裝卸過程中不慎混入,可排除人為故意摻雜摻假。
經紅塔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深入排查,截至2017年5月17日18時,在紅塔區轄區內未再發現該類涉嫌問題大米,也未再接到相關投訴舉報。下一步,紅塔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將依法對該案進行處理。
△大米取樣
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無小事!提醒廣大消費者,若發現食品安全違法違規問題,請及時投訴舉報。
“塑料大米”的傳聞
“塑料大米”的傳聞已久,到底有沒有“塑料大米”?
早在2011年,國內外社交媒體就曾出現過“‘塑料大米’在中國被制造”的謠言。隨后,不少網民和專家都指出,所謂“塑料大米”并非被當作食物。
2015年,網上出現“塑料大米”的另一個版本“棉花大米”。該謠言稱,有人用爛棉花做大米。隨后被辟謠稱,那些所謂的“棉花”其實是某種塑料或化纖,不會是真棉花。棉花熔化后會像泥巴一樣毫無柔韌性,無法拉絲切粒。
△煮熟后的“大米”捏不爛
2016年11月,“塑料大米”的謠言再次在社交平臺瘋傳,多家媒體相繼就此視頻進行辟謠。
近日,“塑料大米”的謠言再度出現,過往的一些謠言文章、圖片和視頻在互聯網上不斷傳播。對此,不少網民、媒體紛紛指出,這種“塑料大米”不僅很容易識破,成本還高于正常大米,商家沒有必要用塑料去替代假大米。
塑料不是萬能的!
在一些關于“塑料食物”的謠傳中,其實,很多東西它真的不是塑料做的。
就比如此前瘋傳的“塑料紫菜”,據說,這種紫菜拉拽不開,吃的時候嚼不碎,是由廢舊黑塑料袋做的。
△泡紫菜、泡黑色塑料垃圾袋 對比圖
通過實驗發現:塑料袋不吸水,表面有水珠;紫菜吸水,表面光滑,沒有水珠。塑料袋是有彈性的,會變薄;紫菜的彈性非常小,一扯就斷了。
而且,北京市食品安全監控和風險評估中心在實驗室對紫菜和塑料進行了鑒別,認為塑料薄膜做紫菜不靠譜。
:“用塑料制造假大米是聞所未聞,大米是人們每天吃的主食,假大米普通人也能分辨出來。而市場上正規渠道出售的大米都是通過國標檢測的,可以放心購買食用。”
不傳謠,不信謠!謠言止于智者。
新聞多看點NEWS MORE
真假大米怎么分辨:
1.搗碎法:用研缽將少許米粒研碎,如果米粉呈白色則為正常大米;如果顏色發黃則可能有問題。
2.火燒法:大家都知道塑料燒焦是什么味道。因此,可以用打火機燒一下米粒試試。如果能夠點燃并且聞起來有塑料燒焦的問道,則是假米。
3.水洗法:取一杯清水,倒一勺米進去,然后攪拌。如果米粒沉到水底,則沒有問題。如果米粒漂浮在水面上,則說明是假米。
4.真菌法:將米粒煮開,并放置在溫度較高的地方兩到三天。如果米粒沒有生霉,則說明是假米。因為塑料是不會因溫度和濕度的變化而發霉的。
5.煮開法:在煮米飯的時候,觀察一下水面是否會有一厚層米飯出現,如果是的,則可判斷為塑料大米。
6.熱油法:直接將少許米粒放入滾燙的油中,如果是塑料的,它會融化,并粘在一起或者粘在鍋底上。
大米怎么挑選:
一看,看起來晶瑩透亮的透明的,中間沒有白狀物,透明半透明的大米吃起來一般口感都會好點。
二聞,就是通過聞大米是不是有米香來辨別米的好壞,越好的大米,米香越濃。
三摸,就是用手用力去抓幾下大米,這是最實用的辨別技巧之一。
四嚼,則是指把米粒放進嘴里咀嚼,口感適中,有米香、甜味的則是好米,有霉味、異味的則是劣質米。
五漂,則是最后一步辨別的方法,好米在泡水后會有自然米湯出現。
來源:中新網作為造謠者鐘愛的“主角”,塑料是怎么演繹它的“萬能之路”的呢?——“塑料紫菜”、“塑料粉絲”、“塑料大米”,塑料是萬能的嗎?近日,有一位云南玉溪的網友爆料稱,“在小商鋪購買的一批大米中竟然吃出了疑似塑料的顆粒物。我們公司買的米吃出了塑料,我們已經吃了兩天了,能不能來幫幫我們”。據照片顯示,涉事大米包裝封面上標注的來源基地是黑龍江優質水稻基地,凈含量為25KG的“稻花香”產品。有人將一包上述牌子未拆封的大米打開后,在里面發現了一些白色非大米的顆粒物。△疑似塑料顆粒物網友表示,這些白色顆粒物用火燃燒以后呈現膠狀,而不是粉末,煮熟以后很難發現兩者的區別。5月17日,云南省玉溪市紅塔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在官網上對被舉報問題大米的調查情況進行了通報。根據目前調查情況,該事件中發現的白色可疑顆粒物系稻谷在運輸、裝卸過程中不慎混入,可排除人為故意摻雜摻假。經紅塔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深入排查,截至2017年5月17日18時,在紅塔區轄區內未再發現該類涉嫌問題大米,也未再接到相關投訴舉報。下一步,紅塔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將依法對該案進行處理。△大米取樣“塑料大米”的傳聞已久,到底有沒有“塑料大米”?早在2011年,國內外社交媒體就曾出現過“‘塑料大米’在中國被制造”的謠言。隨后,不少網民和專家都指出,所謂“塑料大米”并非被當作食物。2015年,網上出現“塑料大米”的另一個版本“棉花大米”。該謠言稱,有人用爛棉花做大米。隨后被辟謠稱,那些所謂的“棉花”其實是某種塑料或化纖,不會是真棉花。棉花熔化后會像泥巴一樣毫無柔韌性,無法拉絲切粒。△煮熟后的“大米”捏不爛2016年11月,“塑料大米”的謠言再次在社交平臺瘋傳,多家媒體相繼就此視頻進行辟謠。近日,“塑料大米”的謠言再度出現,過往的一些謠言文章、圖片和視頻在互聯網上不斷傳播。對此,不少網民、媒體紛紛指出,這種“塑料大米”不僅很容易識破,成本還高于正常大米,商家沒有必要用塑料去替代假大米。在一些關于“塑料食物”的謠傳中,其實,很多東西它真的不是塑料做的。就比如此前瘋傳的“塑料紫菜”,據說,這種紫菜拉拽不開,吃的時候嚼不碎,是由廢舊黑塑料袋做的。△泡紫菜、泡黑色塑料垃圾袋 對比圖通過實驗發現:塑料袋不吸水,表面有水珠;紫菜吸水,表面光滑,沒有水珠。塑料袋是有彈性的,會變薄;紫菜的彈性非常小,一扯就斷了。而且,北京市食品安全監控和風險評估中心在實驗室對紫菜和塑料進行了鑒別,認為塑料薄膜做紫菜不靠譜。:“用塑料制造假大米是聞所未聞,大米是人們每天吃的主食,假大米普通人也能分辨出來。不傳謠,不信謠!謠言止于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