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未來有你
樓主
發表于
【來自大濮網APP】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孩子的幼兒園畢業典禮、夫妻間的結婚紀念日、家人的生日.....這些重要日子的慶祝儀式,看似無用的形式,卻恰恰是家庭幸福的秘籍。這種“儀式”將家中所有的人緊緊地聯系在一起,讓家人平常難以言說的情感表達出來,彼此接納、認可,并從中獲得力量。 文 | 錢志亮工作室(ID:qzlgzs) 儀式感是什么? 法國童話《小王子》里說, 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 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培養儀式感就是用心對待 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的小事。 比如開學時,新課本發下來, 有的同學直接就開始用, 有的同學卻在家長的指導下 細心的給書包上封皮, 有些家長還會為孩子設計封皮。 包書皮既能防止課本被磨損, 也是新學期開始前的小儀式, 讓孩子意識到, 從現在起,要端正態度, 好好迎接新學期, 之后,孩子每次看到書皮, 都會聯想到自己開學時的決心。 儀式感不是追求形式、華而不實的東西, 評判儀式感最重要的標準是 能否讓人感受到內心的富足。 偶爾的驚喜和儀式感 是給孩子最好的“富養”。 儀式感為孩子注入安全感 爸爸媽媽給孩子的儀式 可以是每天出門前的擁抱; 是臨睡前的一句晚安、一個故事。 睡前故事能夠有效的解決 孩子不按時睡覺的問題。 每天晚上睡覺前, 大人握住孩子的手, 念圖畫書給他聽。 父母的陪伴會讓孩子感到安心, 一個有趣的睡前故事不僅能 幫助孩子更好的入眠, 也會帶給孩子安全感, 使親子關系更加融洽。 當“睡前故事”成為習慣之后, 不用大人提醒, 孩子也會產生一種強烈的自我暗示, “故事聽完了,現在我該睡覺了。” 儀式感讓孩子擁有清晰目標 在孩子過生日時, 為他舉辦一個儀式。 生日前幾天,和孩子聊一聊, 讓孩子意識到,他即將長大一歲, 新的一歲,需要有點新變化。 大人和孩子一起商量, 在尊重孩子個人意愿的基礎上, 制定一些只要努力就可以實現的目標, 再想想具體用什么方法, 孩子希望寫字更漂亮, 就要買字帖,每天臨摹; 想學會游泳,可以報興趣班。 目標不用過多,3-5個足以, 這些目標就是孩子的生日愿望。 生日當天,吹滅蠟燭前, 把幾個目標重復一遍, 在場的家人一起為孩子作見證。 這個儀式既能帶給孩子目標感, 也賦予他們使命感, 孩子會認為 這是我必須要做到的事情。 到時,不用家長催促, 他們也會自己努力。 儀式感給孩子一份美好回憶 別缺席那些對于孩子來說 充滿儀式感的日子, 家長會、親子運動會、匯報演出等。 在這些活動中, 孩子特別渴望被人重視, 家長的出現會讓孩子 對自己充滿信心和認同感, 而這些看似平凡的日子, 會成為我們和孩子共同的美好回憶。 儀式感提升家庭的幸福感 不僅孩子需要儀式感, 婚姻生活也需要。 尤其是在孩子出生以后, 我們對孩子事事上心, 對自己卻越來越隨意, 結婚前的詩和遠方 被生活的一地雞毛取代。 其實儀式感并不空洞, 也不是不切實際的浪漫, 相反,它是發自內心的愛。 在愛人生日時, 和孩子一起為他/她策劃慶祝, 準備一份簡單的小禮物, 你們的用心, 會讓他/她感受到自己是被愛著的。 儀式感使愛情得以保鮮, 也讓孩子從中感受到 爸爸媽媽是相親相愛的, 我們的家庭很幸福。 儀式感讓彼此加深與對方的聯結。 儀式感演化出來的是時間感、存在感和被需要感。儀式不分大小,很多事情都可以成為你家的儀式: ? 在特殊的紀念日去照相館拍全家福。比如孩子生日,讓孩子知道自己有一個穩定、有愛的家。 ? 早起互道“早安”,睡前互道“晚安”。讓孩子明白自己也能給家人支持。 ? 每晚的睡前故事、親子閱讀。讓孩子帶著愛和溫暖進入夢鄉。 ? 家人圍坐一起關掉電視聊天。互相說說彼此的事情,讓孩子學會傾聽與傾訴,學會分享與分擔。 ? 一家人一起準備晚餐,共進晚餐。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懂得:愛不止要說,也要行動。 ? 出席孩子成長中的重要活動。讓孩子相信,家人一直陪伴在身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