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鎮(zhèn)、古音、古戲臺的良辰美景
周莊古戲臺占地七畝,將典型的江南“走馬樓”式民居與戲臺相結(jié)合。正對戲臺的二樓以湯顯祖“玉茗堂”命名,在此俯瞰戲臺,品上一碗雨水燉煮的阿婆茶,就著毛豆子、腌菜莧、萬三糕,與本地老人邊聽邊聊,乃是最正宗的周莊生活況味。
戲臺木工精細(xì),巍峨莊重。戲聯(lián)“澤曰南湖,譽滿搖城二千年”、“腔稱水磨,風(fēng)靡昆山六百春”給溫柔的梨園平添幾分氣勢。戲臺穹頂中心那由四百二十只木雕鳳凰盤旋成復(fù)盆狀的“鳳凰藻井”,是利用共鳴原理筑成的“原始音響”,使這舞臺上流轉(zhuǎn)的曲聲繞梁三匝,宛如水鄉(xiāng)人家的水磨漆器一樣柔情萬種。在周莊聽取的昆曲,因此最為醇正。
2017年,周莊古戲臺又將迎來新變化,更好地?fù)肀Юデ浴胺沁z家”的姿態(tài)擁抱整個人類文明的財富。這里會出現(xiàn)的,是更生動的昆曲文化互動,是更細(xì)致用心的人文景致,是更豐富的文創(chuàng)業(yè)態(tài),是更具周莊特色的服務(wù)細(xì)節(jié)。而不變的,是靜心聽曲的氛圍,是相伴賞樂的的人情,是觀眾與表演藝術(shù)家們的相互尊重與認(rèn)同。
昆曲六百年,命途多舛,雖氣若游絲而不絕如縷。在距離古戲臺百米之遙的沈萬三故居,二樓的主人臥室中,還能看到顧阿瑛提給沈萬三的一首《山坡羊》詞:“黃金不富英雄漢,一片世情天地間。白也是眼,青也是眼。”朋友饋贈的這份平常之心,沈萬三也與昆山腔一般接受了下來。當(dāng)被流放云南后,他依然保持著樂觀的心態(tài),欣賞并傳播著他摯愛的昆曲。
昆曲在周莊留下的戲魅,無疑是其凄美歷史中一個溫暖的片段。講來是陽春白雪的大雅之音,卻被每一個沈萬三般淳樸、簡單的周莊人所欣賞、珍視、弘揚。今天,在土地緊湊、街巷狹窄的周莊古鎮(zhèn),人們又用一個古老而年輕、古拙又精美的梨園世界,給昆曲一個靈魂之家。雙橋,舟楫,黑瓦,舊墻,石板街細(xì)雨,水袖古音。也許,真的沒有比周莊更適合昆曲的地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