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885年卡爾·本茨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輛汽車發展至今已有132年歷史,汽車的誕生和發展加速了人類現代化進程,蒸汽汽車,內燃機汽車,汽車產量化,汽車品種多樣化,汽車產品進入普通家庭,每一次突破都承載著人類社會的文明與進步,縱觀汽車工業發展史,讓我們一起回顧下那些經典技術的第一次。
世界上第一臺汽車--1885年奔馳一號
1.jpg (0 Bytes,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4-18 08:58 上傳
正如大家所熟知的,世界公認的汽車發明者是德國人卡爾·佛里特立奇·本茨。他在1885年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輛馬車式三輪汽車,并于1886年1月29日獲得世界第一項汽車發明專利,這一天被大多數人稱為現代汽車誕生日,奔馳也被后人譽為“汽車之父”。1887年,卡爾·本茨將他的第一輛汽車賣給了法國人埃米爾·羅杰斯,這是世界上第一輛現代汽車的銷售。同年,卡爾·本茨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汽車制造公司——奔馳汽車公司。
雖然,卡爾·本茨發明了第一臺汽車被大多數人所熟知,但是世界上第一臺四輪汽車卻是由德國人哥德利普·戴姆勒發明的,他在一輛四輪馬車上安裝了自己研制的汽車發動機,以每小時18千米的速度行駛,并隨后在1890年成立了戴姆勒公司。
世界上第一臺V型汽車發動機--1889年戴姆勒汽車
2.jpg (0 Bytes,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4-18 08:58 上傳
在1889年法國巴黎世界博覽會上,與其它參展的各式各樣三輪車不同,戴姆勒公司亮相的新式四輪車是首款搭載V2發動機的車型,其2hp/600rpm的表現已經是走在大馬力輕型汽車探索的前沿了。
第一次配備可充氣式輪胎--1894年米其林充氣輪胎
3.jpg (0 Bytes,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4-18 08:58 上傳
我們從奔馳一號上就能看出,18世紀末期的汽車都采用了木頭和金屬制成的車輪,在當時橡膠充氣式車輪還并未普及,直到1894年法國的米其林兄弟發明了充氣式輪胎,才給輪胎技術帶來了新的革命,而這項技術也被沿用至今。
第一次使用電燈為車輛照明--1898年哥倫比亞號汽車
4.jpg (0 Bytes,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4-18 08:58 上傳
1898年,哥倫比亞號汽車將電用于前燈和尾燈,車燈就這樣誕生了。最初的前大燈不能調光,所以在會車時有些晃眼,為了彌補這個缺陷,后來增加了光度調節器。這種前大燈可以在垂直方向移動,但駕駛員必須下車搬動夾具裝置。
世界上第一條汽車流水線--1908年福特T型車
5.jpg (0 Bytes,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4-18 08:58 上傳
福特的T型車可謂當時國際上最成功的汽車,也是汽車史上第一部可以在生產線上大量裝配,讓人人都買得起的四輪代步工具。這個簡單但值得信賴且十分經濟的車型,誕生于1908年的美國市場。同時,福特T型車的流水式生產線也為工業產品的流水生產模式奠定了基礎。
第一臺搭載四輪液壓制動系統的車型--1920年杜森博格A型汽車
6.jpg (0 Bytes,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4-18 08:58 上傳
液壓系統在如今的汽車零部件中被普遍使用,但是將時間倒退一百年,當時的汽車大部分結構都是由機械部件直接連接,作為關乎安全的裝備,液壓制動系統對于行車非常重要。1920年,美國的豪華汽車品牌杜森博格首次在其A型汽車上裝備了四輪液壓助力制動系統。
汽車發動機第一次搭載電噴系統--1957年AMC Rambler Rebel車型
7.jpg (0 Bytes,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4-18 08:58 上傳
相信不少80后對于化油器這個汽車零部件會很熟悉,直到90年代中期,我國路上跑的大多數汽車才改為電噴發動機。電子燃油噴射器(簡稱電噴)是美國一家名為Bendix的公司在上世紀50年代開發,并且在1957年首次出現在AMC Rambler Rebel車型上,該車在加裝電噴裝置后,其發動機最大功率由化油器版本的255馬力提升至288馬力,效果顯而易見。 但是由于故障率頻發,Bendix公司隨后將電子燃油噴射器的專利賣給了德國博世公司,也正是博世公司將改進后的電噴裝置推向了全世界。
第一臺標配三點式安全帶的汽車--1963年沃爾沃PV544轎車
8.jpg (0 Bytes,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4-18 08:58 上傳
目前大多數車使用的三點式安全帶是瑞典人尼爾斯·博林于1957年發明的,他原來在做Saab(薩博)的飛機設計工作,到了美國沃爾沃公司后發明了這個真正廣泛應用的安全帶。1963年,沃爾沃汽車公司開始把尼爾斯·博林的三點式汽車安全帶進行注冊,并在自產的沃爾沃PV544汽車上裝配,將安全帶介紹給當時尚持懷疑態度的美國人。與此同時,沃爾沃公司還把他們的安全帶專利,免費提供給其他汽車制造商使用,以推廣這項保護生命的發明。直到1967年三點式安全帶才大量投入使用。因此可以說安全帶起源于美國,發展和名揚于瑞典的沃爾沃。
世界上第一臺被大量裝備的自動變速箱--1940年通用Hydra-Matic自動變速器
9.jpg (0 Bytes,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4-18 08:58 上傳
世界上第一臺用于大規模生產的的全自動變速器是通用公司在1940年代生產的Hydra-Matic,這臺變速器使用液力耦合器(而不是液力變矩器)和三排行星齒輪提供四個前進擋和一個倒擋。Hydra-Matic最初被裝于奧茲莫比爾,而后凱迪拉克和龐蒂克也采用了這種變速器。自動變速器最重要的改進是在二戰期間,別克公司為坦克開發了液力變矩器,到1948年,這種液力變矩器與其它部件結合成為液力變速器而定型成為現在通用的自動變速器。
第一次配備車載空調--1925年單一供熱空調
10.jpg (0 Bytes,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4-18 08:58 上傳
1925年,首先在美國出現了利用汽車冷卻水通過加熱取暖的方法。到1927年發展到具有加熱器、風機和空氣濾清器的比較完整的供熱系統。這種供熱系統直到1948年才在歐洲出現。而日本到1954年才開始使用加熱器取暖。目前,在寒冷的北歐、亞歐北部地區,汽車空調仍然使用單一供熱系統。
第一款配備缸內直噴系統的車型--1954年奔馳SL300
11.jpg (0 Bytes,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4-18 08:58 上傳
上世紀50年代,化油器發動機幾乎被應用在當時的所有汽車上,然而最近幾年才在當代車型上流行開來的缸內直噴技術,其實在那個時代就已經有車型配備了。奔馳300SL,這款奔馳歷史上最為經典的跑車之一,除了擁有創新性的鷗翼式車門及流暢的車身線條外,其還搭載的一臺3.0L直列六缸外加機械式缸內直噴的發動機,這也創造了缸內直噴發動機搭載在量產汽車上的歷史。
第一次配備安全氣囊--1980年奔馳W126 S級轎車
12.jpg (0 Bytes,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4-18 08:58 上傳
1953年,德國人瓦爾特·林德爾和美國人約翰·黑德里克為他們的發明“一個可充氣的折疊容器,該容器能在發生危險時自動地充氣”申請了專利。可是由于實現難度太大,最終不得不放棄。
1967年,當奔馳的工程師們開始進行安全氣囊的研發時,雖然幾乎是完全按照專利的技術進行,但他們所面對的,依然是無數極具挑戰性的技術難題。其中,有關傳感器觸發、氣體生成、安全氣囊充氣袋的抗撕裂強度、聽覺與健康的承受度、功能的安全性和如何防止無意觸發等問題都必須得到解決。最初,工程師們采用液體氣瓶進行嘗試,但最后,固體燃料取代了液態的氣體,觸發安全氣囊的難題才取得了突破。
經過大約13年的大量而繁復的研發和試驗后,作為當時的梅賽德斯一奔馳S級轎車(W126)上的標準裝備,安全氣囊終于在1980年12月展現在公眾面前。
第一次搭載VVT(可變正時氣門技術)的車型--1980年阿爾法羅密歐Spider
13.jpg (0 Bytes,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4-18 08:58 上傳
全球第一臺帶有可變氣門正時技術的汽車發動機是上世紀60年代菲亞特公司推出的,該發動機還同時具備可變氣門升程功能。而首次搭配在量產車上則被推遲到了1980年,在當時,阿爾法羅密歐發布的Spider 2.0L車型就搭載了該技術,這款時尚的敞篷跑車,不僅擁有出色的造型,其優異的操控性和經濟性也使它成為阿爾法家族中的一代經典車型。
第一款配備渦輪增壓技術車型--1962年Oldsmobile Cutlass Jetfire
14.jpg (0 Bytes,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4-18 08:58 上傳
關于誰是第一款配備渦輪增壓車型的說法有不少,不過目前從資料上能夠查到配備渦輪增壓器最早的量產車型應該為1962年出廠的Oldsmobile Cutlass Jetfire轎車,該款車使用了蓋瑞特提供的渦輪本體,但是由于當時技術不成熟,Oldsmobile于1963年停止了渦輪增壓發動機的供應。隨后渦輪增壓發動機陸續出現在雪佛蘭的Corair Monza Spyder、寶馬2002 Tubro上,但都因為可靠性太低,在推出不久后便被車廠叫停。
實際上,世界上第一個渦輪增壓器是由瑞士工程師Alfred Büchi發明的,并于1905年取得該項發明的專利,該增壓器最初被應用在了柴油發動機上。
世界上第一款配備ABS(防抱死剎車系統)的量產車--1966年Jensen FF
15.jpg (0 Bytes,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4-18 08:58 上傳
ABS為裝配較早的汽車主動安全裝備,世界上首次搭載了ABS的車型是1966年Jensen(一家英國汽車公司)推出的FF車型,但這款車產量很低,到1971年停產時一共只生產了320輛。世界上第一款搭載ABS的大量生產的車型是1971年款的克萊斯勒Imperial。
世界上首款配備ESP(電子車身輔助系統)的量產車--1995年奔馳W140 S級轎車
16.jpg (0 Bytes,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4-18 08:58 上傳
雖然奔馳沒能獲得首款搭載ABS系統車型的殊榮,但是作為如今不可或缺的主動式安全配置之一,ESP的首次裝備則出現在了奔馳W140 S級轎車上。實際上,ESP是奔馳公司與德國博世公司合作開發的主動式安全系統,W140 S級轎車也可以說是這項配置的試驗田,不過作為當時世界上最為豪華的旗艦車型之一,這項配置的加身也的確鞏固了它王者的地位。
第一款車載導航--1981年Electro Gyro-Cator
17.jpg (0 Bytes,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4-18 08:58 上傳
世界上第一款自動車載導航是本田、阿爾派以及Stanley Electric公司合作研發的Gyro-Cator產品,其誕生于1981年。它并不像我們今天使用的電子導航,這款產品并沒有使用GPS衛星定位,而是其內部含有氦氣陀螺儀,可以檢測車輛的旋轉運動,同時,一個特殊的伺服齒輪也被安裝到變速器殼體中,通過其反饋的信息來幫助維持車輛位置、速度,從而讓車輛在固定的地圖上顯示位置。
首款搭載主動式胎壓監測的車型--1986年保時捷959
18.jpg (0 Bytes,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4-18 08:58 上傳
主動式胎壓監測首次出現并不是在豪華轎車上,而是在追求速度與激情的超級跑車上。1986年,保時捷的旗艦超跑959發布,其除了擁有驚人的性能之外,為了保證行車安全,還首次搭載了主動式胎壓監測功能。保時捷959將四個車輪的氣門嘴上都裝有氣壓傳感器,當傳感器接收到不正常變量時,就會發出報警,儀表盤上的警示燈就會亮起。
總結:汽車工業發展至今,汽車與人類的關系越來越加深,它的角色已不再是單一的代步工具,而在現代人眼中,汽車被更多的定義為移動的智能空間,是隔離于生活、工作之外的移動體驗,隨著科技與文明越來發達的今天,那些經典的技術突破,那些勇于探索的人,是值得我們永遠尊敬和學習的。
via:車早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