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易居研究院發布《全國50城土地市場成交報告》,該報告指出,4月份,50個城市土地成交均價為6450元/平方米,環比增長28%,同比增長54%。觀察歷史數據,當前地價創下了201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而嘉興“不幸”以199%的溢價排在榜首,力壓佛山、大連、青島、溫州、成都、鎮江等熱門城市。這些城市的土地市場也被報告劃入過熱區間。
這是自去年7月嘉興房價漲幅居全國榜首后再一次在全國的排行榜上登頂。每一次“露臉”,都是嘉興樓市開始“發跡”的時候。從去年的上榜開始,嘉興樓市基本就是一路狂飆猛進,很多人眼睜睜看著房價從7字頭蹭蹭往上,輕松破萬,并且勢頭不止。
不過呢,本次登頂,可能就有點冤枉了。因為,4月的嘉興土拍,宅地經歷了空窗。這個高溢價的“王冠”,其實是來自五縣。剛剛過去的4月,五縣中的海寧、海鹽、桐鄉等地均有宅地出讓,其中這近200%的溢價其實就來自海鹽的地塊。
而實際上,在5月上旬,五縣里又涌現了諸多的高價地王,嘉善和海寧的幾宗地塊,實際樓面價均破萬。樓面價高企,反映的是開發商對五縣土地價值的追逐,投射出他們對這些地方未來樓市的信心。也表明,在一二線城市調控越來越嚴厲的當下,熱點的未被光顧過的三四線城市不可避免地成為開發商下一個競爭的焦點。融創在平湖先后拿下5宗高價地塊,可以堪為一個縮影。
而嘉興的五縣有一個別處難以比擬的優勢是,處在上海都市圈、杭州都市圈之間,開發商對溢出的預期十分樂觀。本身有開發基礎而又接近上海、杭州周邊的,這些地方甚至開始呈現蓋過本地城區的勢頭,比如融創集中拿地的平湖新埭鎮,嘉豐拿地的海寧高新區,一個靠近上海金山、一個比鄰杭州下沙。
純以樓面價來看,五縣已然超越本級。當然,此一時彼一時,上半年至今,嘉興的宅地出讓基本還沒正式開幕過。在幾宗鄉鎮地塊“小打小鬧”后,嘉興土拍“開年大戲”的時間放在了5月22日,而這一拍就是八地齊拍(原定九塊地中城東地塊因故暫停出讓)。
這次拍地,宅地供應之集中,宅地樓面價起步之高均是歷史所罕見。八塊地中,常秀街地塊、國際商務區近商務大道地塊、湘家蕩地塊、科技城南溪東路地塊4宗地樓面起始價全部過5000元/㎡,最高達到5633.84元/㎡。這是一個什么概念呢,這大約是去年宅地土拍的平均樓面價水平。已經很明顯了,今年的起步是以去年的“成果”為基礎的。
而隨著拍地一同公布的是,針對此次土拍,予以了一定的限制。
具體規定是:嘉興本次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掛牌出讓設定最高限價,在最高限價內按照價高者得原則確定競得人。當競買土地價格達到最高限價時,轉入簽訂土地出讓合同之日起30天內繳納土地出讓金比例的競爭。當有兩個以上競買人競爭繳納土地出讓金比例達到100%時,轉入現場抽簽確定競得人。
這樣的限制,是完全無法阻止如饑似渴的開發商的。根據目前得到的信息,不少未曾進入嘉興開發過的大牌房企有意攜馬甲參拍。屆時拍地的熱鬧和激烈難以想象。嘉興比之五縣的優勢是,它是正宗的市區,盡管在“省管縣”模式下本位度被大大削弱,但本級的基礎和行政級別都高于五縣。如無意外,市區的幾宗主要地塊,很大可能會進入價格封頂后轉繳納競爭,甚至到最后的抽簽。如此一來,嘉興也就會變成開盤要搖號、拍地也要搖號。
而實際上,人們所擔憂的是,拍地之后對房價的預期會不會造成又一次刺激。
國土部回應地價過熱:供地數量與房價并無必然關系
各地樓市調控不斷,但余熱卻難消。去年開始的土地熱燒到今年并無消停之勢。有意思的是,國土部的相關官員對于地價過熱的回應是,供地數量與房價并無必然關系。然而有一點不能否認的是,真正決定房價的依然是供需關系。此外房價何以為高,有一個不能避開的因素就是地價太高。